陶铸龙象阿罗汉能称为ldquo菩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图:北齊-北響堂山北窟-石雕佛手 芳振法师于第二期汉传佛教培训班开示传授三皈依(2) 01. 课堂提问回答,激发学员思考 这一段主要两个部分,一个显意,一个劝嘱。前面大部分基本上属于显意的部分,有受三皈依的殊胜功德。那么显意当中也先有劝嘱的部分。比如说前面几句“善男子,如今已发弘誓愿,则智为先导,但坚信行,有愿必从,汝虽身同世俗,心是菩萨,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那么在前面这几句当中,“汝虽身同世俗,心是菩萨”。这两句话我们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受的是三皈依,怎么心就是菩萨了呢?(学员答:因为你受了三皈依以后,就是真正成为佛门弟子,由佛的教诲,师父的教导,时时刻刻要想到自己是三皈依佛的弟子,就有菩萨的心肠,以菩萨的心去面对世俗的事情,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恭敬)呵呵,请坐。在佛经里面经常会有这样的描述,老佛爷那些声闻弟子,跟着佛出家几十年的,乃至于证了阿罗汉果,对吧?这已经超过受三皈多少多少倍了,都还被呵斥为“焦芽败种”。你这里怎么受了个三皈依,就说你心是菩萨了,怎么理解啊?(学员答:因为在三皈依当中有发了四宏誓愿,以四宏誓愿为基础,就是发菩提心度尽众生。而声闻、缘觉二乘就是只管自己的自了汉,没发心度众生,自了生死,所以说“焦芽败种”。)嗯,说的很正确。哈哈根子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四宏誓愿的差距。请坐。 (时间:0--3:37) 02. 为什么初入佛门,即入菩萨乘? 因为有了四宏誓愿,有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两条愿,所以从初入佛门,即入菩萨乘。这四弘誓愿里面其它的两条,“烦恼无尽誓愿断”,阿罗汉已经彻底断清净了。“法门无量誓愿学”,阿罗汉即是什么?阿罗汉即是“无学”,该学的都已经学完了啊。那为什么说还不能称菩萨呢?没有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两个愿。所以我们往后在学佛的过程中,要明白,在受菩萨戒的时候要问,“汝等是菩萨否?”然后回答:“是菩萨”。再问:“汝等已发菩提心否?”答:“已发菩提心”。那么就要明白这个菩提心。什么叫做菩提心?菩提心以什么为内涵? 简单的说,对于菩提心的性相,最关键衡量两条内容:一、上求佛道;二、下化众生。只为自己求解脱,没有发下化众生、普度众生的愿,都不能称之为菩提心。或者说我们只求说是去做好人好事,想要去普度众生,但是我们不发愿要成佛道,那这个度众生的愿也满足不了,菩提心的性相也不具足。 (时间:3:37--6:15) 03. 菩提心最根本的性相: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菩提心最根本的两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菩提心的性相。这个最关键啊。我们要弄明白,要不然到时候说“你这才受了三皈依,就说你自己心是菩萨了?”我们要知道差别就在这里。那么看这两句的内涵,什么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什么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要真实发起,不是嘴巴说说的,回头一想:我自己吃饱喝足了就好,我还普度众生? 这里面要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也是有些性相可以衡量的。比如说菩提心怎么生起来?从大悲心生起来,大悲心从哪里生起来?从慈母心生起来,慈母心是什么意思?就像母亲养育孩子一样,自己可以不吃,要让孩子吃,自己可以受苦受累,要让孩子享受幸福,这个是慈母心。有了慈母心才能生起大悲心,有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这都是老不容易咯。我们细细推究啊,学佛其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的如法到位,都要花功夫去努力的。 (时间:6:17--8:20) 视频录制:双益法师 开示整理:慈云 相关链接: 1、亲听法音可了了 2、大和尚开示为什么会有不可思议的神奇感应? 责编 清净 美编 阿卡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yf/76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血糖高的人常喝小米粥,血糖是会升还是会降
- 下一篇文章: 新三不牛腩惊艳汤底金黄清澈刀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