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6/95713.html 我的家位于安徽庐江南部的一个小镇,近江远淮,属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地理位置上处于南北交接。这里水系发达,物产丰饶,被称作“鱼米之乡”。丰富的物产为家乡的美食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家乡的田野家乡的河流美食之一:大饼 小的时候大饼只有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才能吃上。听老辈人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他们将去天庭向玉帝汇报一年里这家人所做的一切(善事和恶事)。于是,为了讨好灶王爷上天时能多美言几句,特意用来为他饯行。刚出锅的饼一定是要先供给灶王爷享用(刚出锅的饼要用碗或盘子装满放在灶台上),这个绝对马虎不得的,要不就会认为大不敬。放过鞭炮之后,我们才能吃(尽管早就垂涎欲滴)。吃了送灶饼就意味着一年即将过去,我们又长了一岁。(小时候,吃饼之前大人们总会说吃过饼就又长一岁了,于是我们总是天真的认为不吃饼应该就不会长一岁。但结果还是禁不住诱惑,管它长不长,解馋太重要了) 大饼的主原料是大米磨成的米粉。做大饼虽然不繁杂,但要想做的好吃,技巧是一定要掌握的。这一点老婆学到了母亲的技艺。首先米粉要分次倒入烧开的开水锅里,粉和水的比例要控制好,开小火让米粉慢慢熟透,此时锅里的米粉一定不能搅动,否则就会糊锅底,俗称“涨粉”。等米粉煮熟透了,这时就要把它盛放到准备好的容器里进行反复的揉捻,这道工序很关键,它决定了饼的弹性和嫩度。饼的馅如今可以自由发挥了。现在最常见的是猪肉香干馅,记得小时候吃的最多的馅是母亲亲手腌制的高杆白菜和香干一起做的馅,以至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仍然对菜馅饼还是情有独钟。做好只是完成工作量的百分之五十。接下来就是要去炕饼。锅里放上植物油,把做好的生饼沿着锅底一圈地码到锅沿口,然后锅里加上凉水,等到锅里的水烧干,这时再让饼在剩下的油里煎成两面金黄就算完成了所有工序。这是儿时美食里最深的记忆。如今,庐江黄屯大饼已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成为地方知名美食之一。 庐江黄屯大饼美食之二:米饺 米饺,顾名思义,就是用米粉做成的饺子。它和北方的水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米饺的皮用的是米粉,而水饺的皮用的是麦粉。米饺通常的吃法是油炸,而水饺却是蒸、煮或煎皆可。且米饺皮要比水饺皮厚的多。所以说无论米饺还是水饺,虽然一字之差,但在加工技艺上却有了较大的区别。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美食上的创新。 米饺的主要原料也是大米磨成的米粉。前面的基本步骤和大饼一样,要经过“涨粉”、“揉捻”等工序。米饺的馅很少有用菜馅的,基本上都是香干肉馅。即使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也没有将就过。而我们也只有和大人们上街赶集时,偶尔才能吃上一、两个。这也是那时即使上街走十几里路很累,也愿意去的原因吧。 米饺属于油炸食品,按今天的饮食习惯,可能把它列入不健康的食品范畴,但是家乡的人们可不管这些。即便现在,早餐,叫上一碗稀饭,再吃几个米饺,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遇上年纪稍大一点的,就着三两个米饺还能喝下二两老酒。 黄屯米饺美食之三:山粉圆子(山芋粉简称山粉) 农历十月,季节已到深秋。时间到了收获山芋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忙碌起来。既要把地里的山芋挖回来,分类存储(没有破皮的下地窖存放,破皮的踢出来洗粉),又要把刚挖的地平整好种上小麦,另外还要抽空洗粉(就是把一部分山芋制成淀粉)存储起来,用来制作一道当地的美食——山粉圆子。 图片来源网络山芋粉的制作其实不复杂,只需把山芋洗干净后去皮用机器碾碎,再在挂起来的十字支架上系上筛幅(就是把大块纱布系在十字支架的四个角上),然后对着筛幅里碾碎的山芋用水反复冲洗,直至把山芋的浆汁过滤干净。过滤下来的浆水需沉淀一夜,之后,把容器里沉淀的淀粉挖出来晾干就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料有了,山粉圆子也该登场了。老家做山粉圆子是一定要加入粥的,加入粥的山粉圆子吃起来更加Q弹松软。首先把晾干的山芋粉研碎,用凉水泡开,加入先前准备好的姜末、葱白、盐等调味品和白米粥一起搅拌均匀。再把搅拌均匀的山芋粉倒入油锅里加热,同时要不停地翻动,直至它们色泽由白色变成了洪褐色就可以了。这时再把它们分别搓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子备用。这样的团子可以单独红烧,也可以配各种食材一起红烧。虽然今天这道菜已成餐桌上的家常菜,但儿时的记忆里这道菜只有家里来客人或过节时才能吃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非常丰富,各种美食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但融入家乡味道的美食,却早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再也挥之不去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xz/79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罗汉果明明含糖量低,为何还可以被用作食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