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补水,这五味药材可以泡着喝补气益血
在平时,如果你对女友说一句“多喝热水”,恐怕会招来鄙视的目光,但在现时的天气下,这句敷衍的话似乎也变得没那么讨厌了。 冬季喝热水,不但能够生热保暖,同时能够补充身体因天气干燥而流失的水分,促进血液循环。 当然,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光喝热水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他们喜欢在热水中加点“料”,这样泡着喝会更有味道。 从养生的角度看,中药材是泡水的不二之选,但药材的选择也有讲究——性质温和的中药材,身体更容易接受: 金银花——缓解风热咽干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其性甘寒芳香,清热而不伤胃,可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消毒、抗炎、补虚疗风的作用。冬季过补而导致的上火,用金银花泡水喝可以起到一定的降火的效果。 浸泡方法:将5克左右细嫩的金银花放入玻璃杯中,第一次用大约九十摄氏度的开水进行冲泡,然后盖上盖子闷3分钟即可,可多次冲泡。 但要注意的是,金银花是寒性的中药材,适合平和体质或内热体质的朋友服用,体质虚寒者(表现症状为腹痛、腹泻、腹部发凉、手脚发凉等)不适宜长期或过量饮用,比如成人饮金银花水一天不应超过ml,儿童则不超过ml,女性生理期间也不宜服用。 罗汉果——缓解咽痛便秘罗汉果于年开始载入《中国药典》,以果入药,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润肺、益肝、生津、消渴、止咳、祛痰、润肠、通便、抑制哮喘及降血压等十几种保健效果,也有“神仙果”的美誉。现代医学也证实,罗汉果中含有丰富的糖甙,具有降血糖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 但罗汉果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其缓解咽痛和便秘的效果。经常吸烟、饮酒、宿便、上火的朋友多泡罗汉果水喝对身体大有好处。 浸泡方法:泡水时,毫升水放入1/4个罗汉果即可。小孩、老人等免疫力低的人群,或仅仅作为日常保健时,可减少到1/5或1/10。身体虚寒的人,女性生理期间慎饮。 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这里说的“龙眼”,就是桂圆的别称。桂圆中所含的果糖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因此对于体虚力弱的朋友来说,桂圆是一种很好的滋补食材。 早在清代,名医王孟英称桂圆肉为“果中神品,老弱宦之”,并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龙眼调养气血的效果甚佳,补气血,益心脾,安神益智,若熬制成膏,能够迅速补血。当然如果为了方便,你也不用熬膏这么麻烦,泡水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浸泡方法:杯子中放入3~5粒干桂圆,倒入开水泡5~10分钟即可,也可以加入中药玫瑰、红枣一起浸泡,可起到养血补血,美容养颜的效果。 注意:桂圆性温味甘,易助火化燥,因此,凡是阴虚内热、湿阻中满、痰火旺盛体质的人以及孕妇不宜食用。 枸杞:安神助眠、延缓衰老燥季人体水分过度蒸发,导致阴津耗损,更容易被燥邪所伤。免疫力好,乐观开朗的人能安然入睡,而抵抗力较差的朋友则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表现出心神不宁,睡眠质量下降的症状。 《药性论》记载:“枸杞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现代医学也证实,枸杞子中特有的枸杞多糖,有抵抗疲劳,安神助眠的作用。 此外,枸杞多糖对于改善生殖功能、抗癌防癌、降血压血脂、抗疲劳、延缓衰老等也有显著的食疗效果。 浸泡方法:准备枸杞子10粒,菊花(杭菊最佳)7~8朵,直接放入水杯中用开水浸泡,加盖焖5分钟即可享用,清热去火,改善失眠。 麦冬——缓解肺燥干咳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通常用于改善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病症。 如果咽部不适,辨证为肺燥者,即表现为咽喉痒、口干咽痛、舌干少津、干咳、无痰、舌苔黄腻等症状的人,可用麦冬泡水进行治疗。 浸泡方法:取麦冬5克与杯中,加入适量沸水浸泡15分钟即可。在泡水时可以适当搭配一些党参,能够同时起到补气的作用。 麦冬与乌梅也是绝配,生活中可制成麦冬乌梅茶,对冬季胃火旺、便秘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麦冬乌梅茶食材:麦冬克,乌梅30克,水、蜂蜜适量 做法: 1、将麦冬与乌梅洗净,乌梅用刀划开后,将麦冬与乌梅一同放入砂锅中; 2、加0毫升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不断熬煮,直至材料煮到烂熟后关火; 注意脾胃虚寒、腹泻或舌苔白腻、消化不良者不适宜喝麦冬水,以免“寒上加寒”,此外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可能会生痰、生湿。 洛桥中医周六出诊专家介绍洛桥好大夫 luoqiaohaodaifu 陈明主任 医院知名专家,师于全国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同年分配到医院内科工作至今。擅长治疗胃炎、胃痛、腹痛、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消化道溃疡、口腔溃疡、胆囊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疲劳综合征、失眠、头痛、头晕、妇科等疾病,尤其对内科杂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深体会,疗效确切。 洛桥中医堂出诊时间:周六全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xz/76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院士提醒慢性咽炎的ldquo死对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