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处暑,是每年的8月23日前后,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是"止",含有躲藏、终止意思,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了。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恭敬为肃,处暑后,鹰感肃气击鸟而祭,万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现。而秋之整肃又为冬之休养,休养中才有更新萌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到:“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图片作者 在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冷酷地搏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后五日"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类,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成熟为"登"。 处暑是暑气止息后潜藏,"处"是止息。为什么止息呢?因为万物已经长成,它潜入地下,是不愿见它们随后即将凋伤、伤残而如血。处暑由此是夏的真正告退,熏风变金风,天高气爽、衣宽体瘦,亦是草木即将哀怨、虫声即将变愁声时。肃秋到,雁南飞,月寂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令人感伤。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唐·元稹)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 黄金如可化,相近买云泉。 ——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唐·陆龟蒙)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处暑(宋·吕本中)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处暑后风雨(宋末元初·仇远)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馀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蝉若与山深,深山不可寻。 鸣虽应以候,听亦岂无心? 日暮林中送,人间枕上吟。 岂惟处暑至,对此自沉沉。 ——上东华咏蝉(明·伍堣)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处暑(明末清初·张穆) 怅望遥天羡鸟归,落云深处暑光微。 荒阶渐有虫声出,秋欲来时细雨飞。 ——广陵杂咏(清·吴山) ——处暑养生—— 人们常说“处暑寒来”,是说处暑一过,夏天的暑气就会渐渐消退。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这个时候,流传已久的饮食习俗给了我们最好的护体之法:一粥、一饭,一茶、一肉最能护体!这份特制的养生攻略,大家照着做,秋天少病痛,健康到过年,太值了! 处暑节气,“四大金刚”最护体! 处暑时节,老祖宗留下了很多饮食习俗,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喝一碗燕麦南瓜粥、吃龙眼配稀饭;喝一杯凉茶,吃一碗鸭肉。现在看来,这些养生食物堪称“四大护体金刚”,处暑吃了特别好! 一粥燕麦南瓜粥降脂、降糖、降胆固醇 做法:南瓜洗净去皮及内瓤切成片,燕麦片洗净。将南瓜片和燕麦片加适量的水,放到煲粥的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南瓜片软后用勺子按碎,再煮10分钟即可。 南瓜被称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谢的废物。燕麦能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环。 一饭??龙眼配稀饭益心脾、补气血 做法: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这是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 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 一茶凉茶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 凉茶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下面即是一种凉茶的用法: 材料:取菊花、鸡骨草、夏枯草、金钱草各15克,罗汉果1个。 做法:把罗汉果破开两半,其它的材料用水泡10-15分钟,洗3-4次,清洗干净;把所有材料放入大锅里,注上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个小时即可。 功效: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鸡骨草能清热利湿,益胃健脾;夏枯草能清火明目,散结消肿;金钱草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 而罗汉果又名神仙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和多种维生素,能清肺止咳,利咽喉,润肠燥。 “处暑”之后便不再喝凉茶,而更应该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比如上面介绍的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一肉??鸭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 民间有处暑吃鸭肉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 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可使结核病患者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 鸭肉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 考虑到“秋天养肺”的时令,推荐大家一道适合秋天时令的菜:莲藕煲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莲藕1斤、调味料适量。 做法:老鸭斩件、焯水,莲藕切大块;然后将莲藕与焯水的老鸭一起入锅,加水烧开后文火煮2小时加适量调味料就好了。 1多睡一小时:护心脑血管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中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保护阳气“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3注意胃部保暖:防脾胃受凉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4可坚持冷水浴:健身效果最明显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冷水浴,到了深秋和冬季,也不会感觉太冷。 相对热水浴和温水浴,冷水浴的健身效果最明显。但小编提醒大家,洗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在20摄氏度左右,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5多开窗,少开空调:祛湿浊之气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新恒业中式红木家居收藏馆旗下品牌 瀚晟堂|梨歌 西厢房 红宝轩 东方宝鼎 艺朵 陋室 水雨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tx/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7道罗汉果止咳食疗偏方
- 下一篇文章: 吸烟的人喝什么茶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