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萨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摩妙法莲华经 南摩文殊师利菩萨 南摩普贤菩萨 南摩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摩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发愿 愿大恩上师班玛洛周上师佛所有上师三宝妙法莲华经永久住世,转法轮不入涅槃。所有众生即身成佛。 至心忏悔:某甲(自己以及家人的名字)与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迷失真心,流转生死,六根罪障,无量无边。圆妙无上佛乘,无以开解。一切所愿,不得现前。我尽力经读诵,抄写,妙法莲华经。以此善根,发露黑恶。过去现在未来,三业所造,无边重罪,皆得消除。身心清净。或障蠲(juan)除。福智庄严,净因增长。自他行愿,速得圆成。愿诸如来,常在说法。所有功德,起随喜心。回向菩提,证长乐果。命终之日,正念现前,面见弥陀,及诸圣众。一刹那顷,生莲花中。普愿众生,具成佛道。喇嘛千诺。 卷四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回向:大恩上师佛如是回向,弟子某某与所有众生也同等回向,喇嘛千诺(3遍)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诵念一部法华经,从经上他得知书写这部经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于是他就恭恭敬敬,一笔不苟地写完全部法华经。当他写完这部经时正是冬天,就在他把笔放到水里泡洗的时候,水里忽然冒出一朵冰莲花,这朵冰莲花越长越高,越长越大。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冰莲和尚,这件事情当时很多人看见。 还有一则公案也是证明妙法莲华经的妙。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很有地位,在朝廷里参政。每次他从寺庙到皇宫去都不坐轿,他骑马。每当他坐在马上他就背诵法华经第一卷,到达皇宫时刚好把第一卷背诵完。天天如此,有一天他的马忽然死了;而他寺庙对面的一位居士家里生下一个男孩。 婴儿出生前,他的母亲曾梦见对面那位和尚所骑的那匹马撞到她怀里去,不久婴儿就出世了。她觉得奇怪就叫人到庙里去询问,才知那匹马刚死去了。她知道这个男婴便是那匹马来投生的,于是就将这男孩送到庙里。可是男孩很愚痴,无论教他认字或写字他都不会,所以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有一个和尚教他念法华经时,他却很快的把第一卷记住,往后他就记不住了。 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做马的时候,和尚每天在它背上背诵第一卷,所以他能记注。它因为听到法华经而得以投生做人,可想而知这部法华经的功德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了。 在晋朝时代,云南有一位叫陈东院的居士,他深信观世音菩萨。他曾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观世音菩萨道场。在他朝拜完毕,见到一位和尚在念法华经。便请这位和尚替他念经超度亡母,使她离苦得乐,早登天界。 在功德圆满时,他家里的一只力气很大的牛,忽然间死去了。当晚这只牛托梦给他,告诉他说:“我是你的母亲,因为口业太重,罪孽太深,所以投生做牛。现在你请法师念经超度我,使我能离开牛身,但还未能离开地狱之苦,你再请法师为我念经超度吧!” 陈东院得了这个梦之后,便再到普陀山去见那位和尚,请再次超度他的母亲。这位和尚念经时固然很诚心,可是酒瘾未断,偶尔会喝一两杯酒。当他知道陈东院母亲的情形后,就很诚心的跪在佛前念法华经,在念到第四卷的时候,他的口很渴,想喝茶,茶壶里没有茶;但见平时喝酒的酒杯里有酒,便把那酒喝完了又继续把整部法华经念完。 陈东院又作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牛妈妈对他说:“我本来可以离开地狱的。当法师念第一到第四卷法华经的时候,地狱里遍满金光,且有金莲花生出来,正当我要投生时,忽然间有一股酒气充满整个地狱,第五到第七三卷的法华经就没有那么大的功效了。你再请这位法师为我重念吧!” 陈居士又把情形告诉这位法师。过去这位法师以为喝一两杯酒没有什么关系,而经过这件事之后,他便坚守酒戒了。由这些事看来,法华经的妙处真是不可思议。 1、老虎听法华经的故事 西晋时蜀郡的沙门静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称,做了蜀地的三贤寺主,诵读法华经。每当诵经时,常感动老虎前来倾听,等读完之后才走。又常常看见左右四个人侍候着他。年纪虽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读经书。一直到死。 2、神灵请讲法华经的故事 晋代有个和尚昙邃,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年少出家,住河阴的白马寺。吃粗粮穿布衣,诵读法华经,又能解释领会经书的宗旨,也常为别人讲解。忽然在夜里听到敲门的声音说:“要请法师去讲经九十天。”昙邃不答应。坚决请求,就跟他去了。而还象是在睡梦中,觉得自己身在白马岛神祠中,并且有一个弟子,每天都和他一起前往,其余没有人知道。后寺的和尚从祠前走过看见有两个高座,邃坐在北面,弟子坐在南面,就象有讲说经书的声音。又闻到有奇香的气味,于是道俗的人们都作为神异事传说。一直到了夏天,神送给他白马一匹,白羊五头,绢九十匹,祝愿完毕,一切都消失了。 3、天人听经,念经避难的故事! 宋朝的释慧庆,是广陵人,出家在庐山寺。精通经书,清正廉洁而遵守佛教的戒律,诵读法华经中的十地思、益维摩,常常听到空中有弹指赞叹的声音。曾在大雷雨天遇到风暴,船将要覆灭,慧庆只是读经不止,就觉得船好象是在浪中,有人拉着似的,很快地到了岸。于是读经也就更加精心勤勉了。 4、诵法华经免病死的故事! 宋朝的罗?_的妻子费氏,宁蜀人,她的父亲做了宁州刺史。费氏年少就敬信诵读法华经,几年勤奋不倦。后来得了病,忽然感到心痛,全家人都非常害怕,只等咽气下葬。费氏心念:我诵读经书勤奋,应当有保?v,大概不至于马上就死吧。接着就入睡了,一顿饭的工夫她醒了。梦中看见佛在窗中过来拉她的手,抚摸她的心。过了一会就不疼了。一屋子里的男女婢仆,都看见了金光,也闻到了香味。罗?_的堂妹在床前探望她的时候,也都看见和闻到。于是就大兴信悟,虔诚也守戒规到最后,也常常用这些来教化他们的子侄等人。 5、念法华经往生的故事 释慧进 明抄本作出《冥异记》,按见《冥祥记》。 前齐永明年中,杨都高座寺的和尚慧进,年少英勇有义侠精神。年纪四十岁时,忽然间明白过来,于是就出家。食粗粮穿布衣,发誓诵读法华经,用心苦诵,积劳成病。发誓要造百部经书来赎先前的罪孽,开始攒了一千六百文,贼来抢财物,慧进向贼说这是买经书的钱,贼惭愧而退。以后就造成了一百部经书,因此病也就好了。经书读得多,又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从此一心诵经,回向往生极乐。忽听空中告诉他说:“法愿已足,一定能够往生。”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无病而死。 6、诵读法华经舌头不腐烂的故事!齐武帝时,东山人挖土看见一个东西,形状象两个嘴唇,中间有舌头,颜色鲜红。皇帝闻奏问道俗两界。和尚法尚说:“这是念法华经的人死亡之后不腐坏。诵完一千遍后,它的灵验必显。”于是就召集念法华经的人,围绕着它诵读经书,才发声,该唇舌一齐鼓动。看到的人惊得毛发竖立。又把此景上奏。于是下诏书用石匣子封上它。7、天人供养诵法华经者的故事! 南齐时和尚弘明,是会稽山阴人。少年出家,贞忠吃苦守戒律,在山阴云门寺。每天诵读法华经,学习佛法,精心勤恳读诵,整日不停。每天早晨水瓶自然而满,感动了天童子给做的。每天天亮坐禅,老虎常常趴在室内。 妙法蓮華經感應 (一)幽誠所感·清泉複流 晉朝時,敦煌郡有僧名釋曇摩羅刹。曇摩羅刹,華譯法護,俗姓支。八歲的時候就出家了。出家後,每天能背誦經文一萬字,並立志弘揚大乘佛法。他到佛教的發源地西域各國遊學參訪,並帶了許多梵文經典回國,翻譯出了正法華經等幾部經典。到了晉武帝末年,曇摩羅刹大師隱居深山,山裡有一條清澈的泉水,大師常常到這泉 裡取水洗漱。後來,這條山泉的水卻變得混濁最後斷流了。曇摩羅刹大師在已經斷流的山泉邊徘徊歎息道:“是因為人的德行太差,不知惜福而貪得無厭,才清泉斷 流啊!”說來奇怪,在大師說完話後,清清的泉水忽然從已乾枯的泉眼中噴湧而出,山泉又恢復了她在深山裡的鳴唱。世人都說山泉是受釋曇摩羅刹大師的德行所感 動才複流的,因此都稱他為敦煌菩薩。 (二)釋曇翼——山雞成佛 釋曇翼大師是晉朝時候的浙江人。在他還沒有出世的時候,他的家鄉有一位叫法志的沙門,經常持誦《法華經》。法志誦經的時候,總是有一隻山雞飛到他的座位旁 邊,好象是專門來聽經的。七年之後,這只山雞死了,法志將它埋葬起來。一天晚上,法志做了一個夢:一個小孩向他叩頭並說:“我就是那只常來聽師父讀誦《法 華經》的山雞,因為聽經,所以得以擺脫做禽畜的命運,現在已經投生到山前的王家了。” 一天,恰好夢中小孩提到的王家設齋供僧,法志借機到了王家。說來奇怪,這家的小孩一見到法志就說:“我的和尚來了”。法志愛憐地撫摸著這個小孩:“這就是我的山雞兒了”。脫下小孩的衣服一看,腋下果然有三根山雞毛!於是這小孩的名字就叫:翼。 翼七歲的時候就出家,十六歲的時候正式落髮。開始時到廬山親近遠公,後來又到關中向羅什大師學法。義熙十三年,釋曇翼回到東部來,在會稽的秦望山上搭了一 個茅廬,稱為法華精舍,在這裡一心持誦《法華經》。就這樣過了十二年,某一日,忽然山裡來了個穿著華麗的妙齡女子,手裡提著一個裝著一頭小白豬和兩根大蒜 的籃子。這女子走到釋曇翼的跟前說:“我是來山裡采野菜的。天色晚了,山裡的野獸出沒,這個時候回去,肯定是沒命的,求您讓我在這裡借宿一夜。”釋曇翼大 師極力推辭,禁不住女子的苦苦哀求,只好讓出草床給這女子住下。半夜時分,這女子哭嚷著說肚子疼,求釋曇翼大師為她按摩止痛。釋曇翼大師無奈,只好持著錫 杖遠遠地用包著布的一頭為她按摩,秋毫未犯。到了次日清晨,這女子將身上華麗的衣服變成了一片祥雲,白豬變成了白象,兩根大蒜變成了雙蓮花,騰空而起,在 半空中對釋曇翼大師說:“我乃是普賢菩薩,因為你不久也將成為菩薩,所以前來試探你的。看來你的心是真誠的,就象水中的月亮一樣高潔不可污染。”說完,天 空中降下了一場花雨,震動四方。當時,太守孟(豈頁)剛剛起床辦公,忽然見到從南方飄來了一片祥雲,四射的光芒籠罩著整個庭院。孟太守知道這是普賢菩薩示 化的,於是將這件事向朝庭作了奏報。皇帝賜在此建法華寺(也就是現在的天衣寺),釋曇翼大師入滅後,信眾將他的法身上漆留在寺裡供養。 (三)舌生蓮花 宋朝高僧釋道生是钜鹿人,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竺法汰法師出家。先是到廬山隱居了七年,常常持誦《法華經》。後來悟到要入道契法,必須得先懂得經義。於是開 始不辭勞苦地鑽研各種佛學經典,併入關中,師從羅什大師的嫡承。釋道生大師的佛學修養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辨問機鋒上,當時已無人可與他相提並論, 因此人們都說他已經悟道。釋道生大師到蘇州的虎邱山上講經,即使是本來沒有佛性的人聽了他講的經都能受到感化,人們形容說連頑石聽了也會點頭讚歎。他在半 塘講誦《法華經》的時候,收了一個小孩做徒弟,也跟著他持誦《法華經》。後來,這小孩夭折了,葬在林子裡。一天晚上,村裡的人聽到從小孩的墳裡傳出誦經 聲,感到非常奇怪,打開小孩的棺木一看,裡面只有一根舌頭,舌頭上開著一朵青色的蓮花。於是,人們就在此地建了一座塔,後來慢慢地又發展建成了一座佛寺 (就是現在的半塘寺)。詩人高啟為此寫了一首詩紀念:黃土但埋骨,豈能埋性靈。昔聞宿草間,曾吐青蓮華。身歸長夜台,口誦西方經。尋跡殊(穴目),聞聲每 泠泠。寒燈照空塔,時有山僧聽。應使鄰塚聞,沈迷盡皆醒。 (四)釋寶通——驅鬼 宋朝有個叫釋寶通的僧人,在學佛修道上非常精進,因為長期持誦《法華經》的陀羅尼品,得了神通。當時楊橋村有一戶姓趙的人家,因為女主人被邪魔附體,所以去請釋寶通法師為她驅鬼。釋寶通法師為她誦了法華經的陀羅尼品,於是有神現身叱責作祟的鬼出來,趙妻的病霍然而愈。 後來,趙妻的病又患了。釋寶通法師就又去看她,發現還是那個鬼在作怪,就氣憤地罵它:“先前已經警告懲罰過你,你竟然還敢再來,這一次,我一定要誦經直到你的頭破作七分,象阿梨樹枝一樣。”鬼慌忙向法師叩頭求饒,趙妻的病又好了。 读诵《妙法莲华经》会得到如下功德: 《法华经》云∶"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二〕《法华经》云∶"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三〕《法华经》云∶"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四〕《法华经》云∶"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五〕《法华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悯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后,悯众生故,出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六〕《法华经》云∶"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七〕《法华经·》云∶"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八〕《法华经》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九〕《法华经》云∶"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祗劫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祗,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祗不可得比。"〔十〕《法华经》云∶"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使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茶、若毗舍暗、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十一〕《法华经》云∶"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十二〕《法华经》云∶"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人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著是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如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狮子法座上!"〔十三〕《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补缺真言: 此真言可用于读诵完经文、咒语之后,怕有遗漏,可读诵此咒三遍。 真言原文: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佉啰佉啰。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 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补阙真言注音: nāmóhēlàdánà,duōlàyèyē。 qiélàqiélà。jùzhùjùzhù。 mólàmólà。hǔlà,hōng。hèhè, sūdáná,hōng。pōmòná,suōpóhē。 回向:大恩上师佛如是回向,弟子某某(自己跟家人的名字等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亦如是回向,喇嘛千诺(三遍)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记载:1.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2.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3.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4.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5.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6.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7.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8.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9.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10.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11.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12.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13.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记载:1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记载:15.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16.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17.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18.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19.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20.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随喜功德品记载:21.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22.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23.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 虒]。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24.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载:25.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26.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27.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烧。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28.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29.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记载:30.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补阙真言注音: nāmóhēlàdánà,duōlàyèyē。 qiélàqiélà。jùzhùjùzhù。 mólàmólà。hǔlà,hōng。hèhè, sūdáná,hōng。pōmòná,suōpóhē。 回向:大恩上师佛如是回向,弟子某某(自己跟家人的名字等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亦如是回向,喇嘛千诺(三遍)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记载:1.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2.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3.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4.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5.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6.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7.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8.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9.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10.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11.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12.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13.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记载:1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记载:15.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16.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17.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18.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19.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20.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随喜功德品记载:21.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22.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23.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 虒]。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24.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载:25.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26.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27.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烧。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28.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29.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记载:30.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qianc.com/lhgxz/2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