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病情往往不是由于单一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咳嗽这种“常见病”。在陈宁的诊室,患者的情况总能被细致地观察和挖掘。

48岁的李大姐长期反复咳嗽,小感冒不断,病情加重时甚至出现胸闷症状。经过朋友介绍找到了陈宁寻求治疗,但是经过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陈宁再仔细地和李大姐交流,发现她对自己的病情非常忧虑,可见咳嗽不适已经严重影响她的生活,李大姐也表达出工作、家庭关系所给她带来的压力。以此,陈宁判断,李大姐的病是由于肝郁脾虚造成的。“中年人生活压力大,很容易造成肝郁,时间久了身体就变虚,容易感冒,咳嗽症也迁延难愈。”对于这样的患者,陈宁表示,中医整体调治效果会比较理想,“把底子打好了自然就会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其实这样跟病情打“心理战”的情况在陈宁的诊室中为数不少,由于体虚引发的反复咳嗽让很多患者变成了药罐子,究其原因就是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没有调节好。陈宁的中药调养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少患者长期随诊调治,甚至愈后也一直在陈宁指导下调养身体。

病案分析

病后体虚乏力,健脾补肾也能止咳

陈伯伯曾经患上严重的肺炎,在医院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治疗后病愈出院,但是总感觉身体乏力,胃口也不好。虽然病是治好了,但是生活质量却因此下降了。为了尽快恢复身体,减少病情再次发作的风险,陈伯伯想到了中医调养,于是挂了陈宁的号。对陈伯伯的病情有所了解后,陈宁判断他是因为之前肺炎治疗让身体有所匮乏,这时候病菌也很容易乘虚而入,陈伯伯要防止肺炎复发,最重要的就是健脾补肾、祛湿活血、增强体质。通过几个疗程的中药调理,陈伯伯的胃口有了明显的好转,能吃,脾胃也能运化吸收,体质自然就会变强,也相对地增强了抵抗力。一直以来用止咳药来镇咳的陈伯伯也断了对止咳药的依赖,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

陈宁表示,陈伯伯的情况是很多老年慢性病人常见的,一次急性发作以后,身体会匮乏得厉害,此时辅以中药调理,可提升身体恢复能力,自然不用止咳药也可以摆脱咳嗽。

长期抗生素治疗,体虚咳不停

咳嗽在很多人眼中是小毛病,但久而久之,病情加重也可能转化为反复难愈的慢性病。

许多慢性咳嗽的患者都有这样的表现:反复咳嗽好不了,稍微受凉就发作,甚至出现咳喘等症状。广州市荔湾区的刘阿姨就有这样的困扰,咳嗽这位“老朋友”已经跟了刘阿姨几十年,时而有痰,时而无痰,痰色时而淡白,时而黄稠。治疗多次,耗时耗力,还是好不了,于是经过朋友介绍找到了陈宁。

通过对刘阿姨的检查,仔细分析病程,翻看过往病历,陈宁发现刘阿姨其实经过很多消炎的治疗,也用过不少抗生素。这样虽然可以消除炎症,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使刘阿姨的身体出现了耐药性和体虚症,也是广东人口中所谓的“散”。因此咳嗽总是好了又来,而且越来越难好。陈宁运用中药调治的方法,为刘阿姨进行了几个疗程的调理,刘阿姨感觉体质明显增强,现在也不那么怕冷,甚至可以穿穿漂亮的衣服,不用总担心身体受寒病发。

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陈宁认为大部分医生都是严格按照标准用药的,怕就怕一些患者滥用抗生素,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虚,病情也越来越严重。陈宁建议市民病情急性发作时应尽快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不应该自己随便使用。

反复肺炎原因只是一颗假牙

有的时候反复难愈的肺炎其实不一定来自外来细菌感染,而治愈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拿走不该存在的东西。

78岁的汤伯反复肺炎已经一个多月,每次都是用药压下去了没多久又复发,不胜烦扰。经过多次肺部检查都有发现固定的病灶,胸片及CT检查总是提示肺部感染,为明确诊断,陈宁建议汤伯做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果然一颗假牙“卡在”支气管腔里,因异物长期存在于支气管腔内,使支气管腔反复发炎,引起肺炎,所以反复出现咳嗽发热等状况。

陈宁表示,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异物除了假牙,也可能有食物颗粒或者食渣。因为吃东西的时候会厌会盖住声门,使东西不掉到气管里。但是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结构功能减弱,会厌功能、咳嗽反射功能均明显下降,进食过程中极易发生误吸,且发生误吸时没有任何症状。陈宁建议老年人吃饭时尽量细嚼慢咽不要急,手边准备一杯水。如果有发医院检查一下。

推荐食疗

罗汉雪梨饮

将罗汉果和雪梨各一个放进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20-30分钟。喝汁水,吃雪梨。罗汉果性味甘凉,能够解热抗痨、止咳定喘、清凉解暑;雪梨具有清热养胃、滋阴润肺的功效,两者放在一起,养阴清热止咳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对于急慢性咽炎、咳嗽等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罗汉果用开水泡半小时后,当做茶饮。对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的咳嗽也有不错的效果。

帮你问医生

止咳和化痰是每个咳嗽的患者追求的疗效,但是不是每一个咳嗽的患者都需要化痰呢?

答:止咳和化痰是分不开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咳嗽的患者都需要给他化痰的药物。痰液是一种呼吸道出现炎症或者异物的时候分泌的体液,咳出可以帮助身体排掉废物。如果患者可以通过咳嗽自己排痰就不需要化痰。

中医认为,“咳而有声为之咳,咳而无声为之嗽”,由此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咳嗽排痰。如果痰液很多,容易排出就不需要化痰。

专家介绍陈宁

主任中医师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金小洣责编:李朝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jj/7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