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讲堂下基层宣讲罗汉果ld
“江西农业大讲堂下基层宣讲”采用“集中宣讲”、“入户调研”、“现场培训”等形式,受到铜鼓县各乡镇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在铜鼓县,有一个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的乡村——高桥乡。而就在这样一个拥有无数美誉的乡村,有一个看似“外来人口”落户于此地。而它的到来不仅没有受到当地农民朋友的排斥,反而广受大家推崇。 广西到江西的距离,也便是罗汉果“迁徙”的距离。本台戴晨柏跟随宣讲团走进铜鼓县高桥乡,下面请听采写的录音报道:罗汉果“落户”江西铜鼓未来可期 雨后的铜鼓县,天气十分闷热,大家都汗流浃背。宣讲团成员下到田间地里,来与农民朋友交流经验,实地培训。王胜明是当地罗汉果种植大户之一,以前在外务工的他,选择回到家乡。除了能够照顾到家庭,罗汉果的价值也是他选择回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录音1:总共种了二十一亩罗汉果。一亩去掉人工大概能赚到七八千块钱。我是前年从外地回来开始种这个的。因为在家里可以赚的到钱,然后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一年二十几亩,除掉人工,仅罗汉果,我就能够赚到14-15万) 罗汉果种植户王胜明 众所周知,罗汉果多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而当地的罗汉果,也正是从广西引进来的。据宣讲团调研,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得相当到位。乡里的资金发展产业种罗汉果,最后钱给大家分红。而且针对一些贫困户,第一年可以不进行资金投入或种植,在田里劳作来获得收入。等有条件的人种植完后,根据效果再选择是否“接受”罗汉果。这样可以帮助贫困户,做到有效的回避风险。 而针对已经开始种植的农户,宣讲团成员宜春市农业局经作科负责人、高级农艺师易杰老师倾囊相助,为农民朋友排疑解惑。 (录音2:罗汉果在铜鼓也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去年是刚刚开始引种,就相当的成功。那么今年在去年引种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而且明年据说还要扩大到七千亩,一亩就有一万多块钱。引进了之后呢,农民朋友也和一些上市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这样一来,就不愁销路。这样的话,产品就会有更好的前景。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种模式呢,也是我们以后发展种植罗汉果中药材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以集体的名义在这里种,委托当地一个种植罗汉果有经验的人,让他来进行管理。那么以后这一块产生的利润就是集体的了。这样贫困户也能在这里劳作赚钱,解决了贫困户的收入问题。这样一来,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对这个产业也是一种发展。 罗汉果种植技术方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旱作物,最忌讳的就是积水。所以开沟排水要做得更好些。开沟排水一定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二块就是有一些病害要做到预防。罗汉果是新引进到我们江西这边,气候和原来的地方都有些不同。所以,有些新的问题也会出现。他们也在发现问题,并在明年争取解决这些问题) 铜鼓宣讲团兵分三路,对全县展开宣讲工作。“江西农业大讲堂下基层铜鼓宣讲团”团长、省农业信息中心主任陈勋洪向记者表示: (录音3:这次我们到铜鼓开展农业大讲堂下基层活动,通过集中宣讲、入户宣讲以及现场指导等形式,应该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加深了与基层农业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坚定了我们下一步继续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了解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对技术的所思和所求。我们下一步也将根据这次活动,农民群众的一些想法和意愿,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服务。我们将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讲活动中没有及时解决的农民群众的问题带回去,通过深入的研究,以及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进行回复。第二件事情,那就是通过这次宣讲,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调研,为铜鼓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优、更加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厅党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铜鼓县立足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实施“四个全域”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有理由相信,铜鼓县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编辑:戴晨柏 江西农村广播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qianc.com/lhgyf/3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决胜脱贫攻坚注溪地里种上罗汉果变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