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情人节、圣诞节,巧克力一定是挑选礼物的第一选。

一般来说,就听听其他朋友的推荐、查查资料,就下单了。

但实际上,巧克力是外来品,其中的“水”也很深。作为外行人,如果不了解相关的资料,可能根本不知道,你经常买的巧克力是“假”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真假“巧克力是怎么回四!

可可豆的漫长“变身”

巧克力是这样“炼成的”

可可树只能生在于正负20度的赤道区域,海拔20~米,高湿度,且生长缓慢。在种植5~7年后才能开始生产可可豆,在25年后产量到达巅峰,之后渐减。

可以说,可可树的产量非常有限。

采摘之后,用木箱法将可可豆发酵5-6天,这个过程可以降低可可豆的苦涩味,并产生各种豆种的单宁和果酸味。

如果发酵不好,那么味道就大打折扣!

发酵后,通过日晒将可可豆干燥处理,这时可以让可可豆的单宁凝固,再度降低其苦涩度,之后送到各巧克力加工工厂。

当然,绝对不是酱紫↓

在工厂中,让可可豆转筒中加热,进入簸谷机去壳,加热可可豆的外壳剥离会更快!

通过真空吸走质量较轻的外壳,剩下的就是可可碎仁。

可可碎仁经过高温加热、研磨,就会变成液体——巧克力原浆了。这是因为可可果仁中50%以上都是油脂,非常容易融化。

得到了巧克力原浆,接下来就是调味阶段!

根据巧克力的种类、口味不同,加入可可脂、糖、奶等配料,让可可脂均匀分布在巧克力浆里——这一步是为了让巧克力口感更细腻,也不会那么苦。

之后就用机器将巧克力的形态固定冷凝,比如水滴状、砖状等等……然后就可以包装起来上市了!

稍微往前倒一点,在调味期,添加不同原料、配比,会产生不同种类的巧克力,这就是另一个问题——

巧克力种类考

美味与健康果然不能兼得?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看到市面上包装的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这是主流的三个种类。

黑巧克力颜色黑,总可可固形物含量高,约占60%以上,由于可可含量高,酸、苦、涩味道更重,但更健康。

黑巧克力中富含多酚类、可可碱等具有保健功效的物质,可可成分越高,保健效果越好!

白巧克力就不同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很多国家是根本不把白巧克力算为“巧克力”的,它不含可可粉,呈现白色的原因是它是从可可中分离出来的油脂……纯粹的可可油脂!之后加上奶固体、香料、糖等调味,变成白巧克力。

它的糖、脂肪含量高到可怕,但优点是口感丝滑无苦涩感。不建议多吃。

牛奶巧克力算是综合了上述两种的优势,总可可固形物含量占25%以上,各国在乳脂肪的含量上标准不同,我国牛奶巧克力中的乳脂肪含量不得低于2.5%,乳总固体含量不得低于12%。

优势是既有可可的苦、又有奶味调和丝滑口感,好的巧克力品牌可以做到甜而不腻。

在巧克力的标签上,往往都标有总可可固形物含量,就是可可含量的意思,你可以在购买巧克力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xz/7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