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

孙陀罗:是难陀妻名,译作艳;难陀:译作喜。因佛门下,难陀太多,故加妻名以别于他人。

孙陀罗难陀是释迦牟尼的小弟,是同父异母弟。孙陀罗难陀在俗时,娶妻名孙陀利。她漂亮无比,光艳照人,她的名字孙陀利的意思就是“艳”。“难陀”的意思是“喜”,因古印度叫难陀的人不少,为了区别其他难陀,这位“喜”就叫“孙陀罗难陀”,意即“艳喜”,是把妻子名和自己的名合二为一了。孙陀罗难陀有娇妻在室,欢悦无比,沉溺于男女之乐,本不愿出家。但禁不住得道的哥哥的教化,最终随兄释迦牟尼出家。孙陀罗难刚出家时,虽有哥哥亲自教诲,但他凡心未已,经常走神儿。于是佛陀教他禅定之法,眼观鼻,鼻观心,经过一段修行,陀陀罗难陀“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烦恼)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孙陀罗难陀尊者出家的因缘

宣化上人

这一位难陀尊者是佛的弟弟,是佛的亲兄弟。佛是四月初八出生,他是第二年的四月初九生日。佛有三十二相,这个难陀有三十相,比佛矮四个手指头那么高。

“难陀”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欢喜的“喜”,叫“喜尊者”,这是他自己的名字。有的经上,把他和他妻子的名字也连到一起,叫“孙陀罗难陀”。“孙陀罗”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叫“好爱”——好就是好不好的好,爱就是情爱的爱。孙陀罗难陀,言其这个难陀是孙陀罗的。这个难陀最爱他这个妻子,最爱孙陀罗。两个人可以说是如胶似漆,天天都在一起,行住坐卧时刻不相舍离,时刻也不相离开。

有一天,佛到王宫里来化缘,回到王宫来乞食。在这个时候,孙陀罗难陀夫妇正在这儿一起吃饭,一看见佛来乞食,难陀就给佛去添钵,把钵里添上菜饭要供养佛。他把佛这个钵拿过来,给佛装满了饭。当他要送饭给佛的时候,他太太孙陀罗就说:“你去给佛送饭,我现在吐一口唾沫到地下,不要等唾沫干了,你就要回来。如果唾沫干了,你再回来,我就要罚你了。”

这难陀说:“好!”就拿着这个钵给佛送饭去。你说佛怎么样呢?呵!就用了神通。佛就往后退,难陀就给送这钵饭,就这么拿着这钵饭给佛。佛往后退,他就往前走,他觉得走了没有几步呢,已经就到祇树给孤独园了。本来王宫离祇树给孤独园有五里路远,那么佛用神通就把他带到祇树给孤独园了;带到祇树给孤独园,即刻就给他落发,就硬迫着叫他出家。

因为佛是他的哥哥,叫他出家,他也不敢不出家。本来他不愿意出家,因为放不下这孙陀罗,放不下他太太。那么虽然放不下,但是佛叫他出家,他也在这儿出家、落发。他这么想:“你今天给我落发,我找一天,有机会我就跑回去了。”于是乎,在这儿就等机会。今天等到明天也没有机会,明天等到后天也没有机会。啊!等得着急得不得了,显得非常着急。很多天也没有机会逃走,因为佛和这一些阿罗汉都在祇树给孤独园,他没有法子跑。

有一天,这回机会来了。什么机会呢?佛出去应供,一切的阿罗汉也到外面去应供,就剩难陀在这儿看门口,看这个精舍。他说:“这回呀!今天我一定可以跑了!”但是佛走的时候,叫他把这个地扫干净。他就扫地,把这个灰尘扫在一起,来一股风又给吹散了;吹散,他又往前一扫,扫到一起,又吹散了。于是乎,他就把这个窗户都关上。关上这扇窗户,那扇窗户又开了;关上那扇窗户,这个窗户又开了。啊!奇怪!窗户一开,这个地的灰尘就都给吹散了,这又要扫。

那么扫来扫去,开开关关这个窗,就用了大约两三个钟头。他一看时间不早了,佛就要回来了,就想:“我一定要跑了,也不管这地扫干净没有扫干净;你窗子开着关着,我也不管了!”把这个笤帚放下,就跑了。他心里又想:“佛,走路都是走大路,他不走小路;我从小路上跑,大约是遇不着佛。要是从大路上回去,一定会遇着佛的;遇着佛,又跑不了了!”他从小路上跑。跑跑,跑出大约有一二里路的时间,一看,佛正从对面那个小路上走过来了。啊!他看见佛了,以为佛还没有看见他,他就藏到一棵大树的后边,等佛过去,他再跑。谁不知,他往这边藏,佛就往这边走;他往那边藏,佛就往那边走。啊!一定要和他碰头!那么藏也藏不住了,就被佛看见了。

佛就问他说:“你来做什么来了?你不看门口?”这个难陀一想,说要跑吧,这是太不好意思了!就对佛说:“啊!我等你也不回来,等你也不回来,我到这个路上来迎接迎接你。恐怕你化缘,这钵里装满了,很重的,我来帮你拿着钵。”佛说:“那这最好啦!啊!你这个弟弟真是最好啦!”于是乎,佛就把他又带着回到祇树给孤独园,跑不了了。

跑不了了,佛知道他是不安心,不想在这儿出家。于是乎,有一天,佛就对他说:“难陀!你跟着我到一个山上去看一看。”难陀说:“好啊!”心里想,这回上山,我有机会,我还是一样跑。到山上,这个山上有很多猴子(广东话叫马佬,猴子就是这个monkey),大约有五六百猴子这么多。佛就问难陀说:“难陀!你说这猴子和你太太来比较,是猴子长得美丽呀?还是你的太太长得美丽呢?”

难陀一听佛这样问,就说:“这又何必问!当然是孙陀罗生得美丽嘛!猴子怎么可以比孙陀罗呢?这猴子长得最丑怪呀,最不好看呢!孙陀罗是最美丽的!最美丽的女人。佛!您怎么可以拿这个猴子来比孙陀罗呢?”佛说:“哦!你真是很聪明,你能分别出来孙陀罗比猴子生得美丽。好!我们今天这个旅行就这样了,回去了!”回去到祇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佛又对难陀说:“你没有到天上去过吧!难陀,我今天带你上天去看一看。”难陀一想:“哦!在山上,去爬山;回来,要上天,那天上果然没去过,去看看天上是什么样子。”佛就和他在一起打坐,一打坐,佛用这个神通就把难陀给摄到天上去了。带到天上各处走,一看,天上比人间真是美丽得不知几千万倍!啊!不知几千万倍。天人真是太美丽了!走到一个天宫里边,那儿有五百个天女,又有很多的宫人在那儿收拾地方。

难陀一看,这些个天女,那简直的从来也没见过这么美丽了!于是乎,他就生出一种爱心来,爱这些个天女。生出爱心,啊!他就问在这儿做工的宫人:“你们这个天宫怎么没有主人呢?谁是你们这个天宫的主人呢?”这宫人说:“哦!我们的主人还没有来呢!我们的主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现在他跟着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那么等他修行,将来他就生到这个天上来,这五百个天女都给他做太太,都陪着他。”啊!这个难陀一听,真是高兴了!“我可一定要好好修行了,不要回去了。我在这儿好好修行,将来好生天。”

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问他:“难陀!你看这个天女生得美丽,还是孙陀罗生得美丽呢?你看!是哪一个生得最好啊?”难陀说:“唉!孙陀罗怎么可以比天女呢?天女这简直是美丽到极点了,再没有比这个天女再美丽的了!孙陀罗和天女来比较呀,孙陀罗就等于猴子那样丑陋了。这个天女,孙陀罗不可以比的;也就好像猴子不能比孙陀罗一样。现在拿孙陀罗来比较这个天女,孙陀罗变成猴子那么样的丑陋了。”

释迦牟尼佛说:“那么你是愿意要天女呀,还是愿意要孙陀罗?”难陀说:“我当然要欢喜天女了嘛!没有天女,那孙陀罗是比较美丽呀;可是有天女了,那这天女,这是太美妙了!”于是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地方是将来你生到这个地方来,你回去要好好用功修行啦!”难陀说:“是的,是的!回去一定要好好修行。”于是乎回去之后,昼夜都打坐用功来修行,预备将来生到这个天上去做天主。

佛知道他这种的思想是错误,天福是有漏的,将来还会堕落,是不究竟的。所以现在就要指点他,叫他自己觉悟。于是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又对难陀说:“难陀!今天没有什么事情,我带你到地狱里看看去。”难陀说:“地狱?地狱,听说很不好看的。您欢喜带我去,那我都去看一看啦!”于是乎,佛又用神通,把难陀带到地狱里去。

到地狱里,一看有这个刀山地狱、剑树地狱、火汤地狱,啊!还有寒冰地狱,种种的地狱,见着很多。最后见着一个地狱,那儿有两个鬼在烧一锅油。这锅油也没有烧滚呢,没有烧开,但是这两个鬼非常的懒惰,就在那儿一边做工,一边睡觉。烧油锅那个火呀,又好像要灭,又有一点火。这个难陀也就生了一种好奇的心,想:“噢!这两个鬼怎么在这儿做工也不好好做,这么懒惰,烧火也不好好烧。这个油要什么时候才能热呢,才能滚呢?”于是乎,他就问这两个鬼说:“哎!你们这两个小鬼在这个地方怎么躲懒偷安呢?做工、烧火也不好好烧,火都要灭了。究竟你们是想干什么?”

这两个小鬼,把眼睛揉一揉,完了,就看看他,说:“你问它干什么?”难陀说:“我要想知道你们在这个地方做什么?”这两个小鬼就说:“我们呀,我们等着用油锅煎的这个人还很久才能来,所以我们都有很多时间慢慢烧这锅油。”难陀说:“那么等着谁啊?”两个小鬼儿说:“你想知道吗?我现在告诉你,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弟叫难陀,他现在跟着佛出家修道呢。修道,他修道是修天福的,他欢喜那五百个天女。将来等他到这个天上,活五百年之后或者一千年之后,他还是会堕落;他堕落,就到这个地狱里来,就把他放到我们现在烧的油锅里面来,用油锅把他炸上。因为他到天上,就迷了,不知道修道了,造了很多罪业;所以他恶业成熟,将来堕地狱的。”

难陀一听,吓得全身都冒汗了,全身都打颤颤了!“这得了!将来我到这个油锅里,啊!这痛苦要怎么受啊?”这个时候,就请佛带他回去。他由此发心不求生天了,认真修道来了生死,不久他也证果了。这是这个难陀出家的因缘。

难陀相貌非常圆满。佛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所以不认识佛的人,就以为这个难陀就是佛了。……

这个难陀,以后有很多人相信他,来皈依他。所以他以后修行,成就道果了。这是这个难陀——孙陀罗难陀。可是以后他出家,就把孙陀罗不要了,也不管了。因为他有天女,欢喜天女,所以把孙陀罗也不要了。以后把天女呀,觉得也不能究竟,恐怕堕地狱,所以以后一心修道了。这是难陀出家之后的这种情形。

拘絺罗:舍利弗舅舅,专修鼻端白。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初入道,从佛出家,虽能严守戒律,但对于禅定,全无把握,因心常散乱,不得定力。无定就不能发慧,无慧不能断惑。惑不断就不能得无漏果位。佛乃教我及拘絺罗(舍利弗母舅,专修鼻端白)两目注视鼻端有白相,来收摄散乱心。

经文: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我观想了二十一天,感觉到鼻中出入气息,好像烟一样,从此就得到定力,身心都能圆明洞彻,遍观一切世界,清净无染,全无障碍。好像看琉璃一样,内外透明。烟相渐渐消灭,出入鼻息,竟变成白色。

经文: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这时我的真心开朗,诸漏尽除,所有出入气息,都化作智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成阿罗汉道。佛为我授记,说我很快就得到菩提佛道。现在佛问,哪一法门最圆通?我认为观想气息,至息清成白,发出智慧光明,遍照十方,灭尽诸漏,故观息摄心,为第一法门。(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xz/7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