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修行当中都有一个最困难期问答
在Wifi模式下观看视频 第三章 修学过程之做功课 二、做功课的方法
(二)以苦为师,常行精进
3.拜忏功夫强弱不同,受益也不同 5.在修行当中都有一个最困难期 在修行当中都有一个最困难期。这个困难期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业障,累生累世积累的业障,我们贪嗔痴造作的恶业,身心内在的毒素。我们现在提倡大家努力精进修行,依靠佛力消除这些业障,那么消除的过程中间,这些毒素会慢慢爆发出来,我们是会非常难受的。很多同修都反应拜忏中间非常痛苦,身体也痛苦,心里也痛苦。拜忏的时候,恨不得用头敲地板——这就是毒素。这个时期,我们身心内在还是什么呢?还是无明,还是黑暗,弥漫着毒素。所以这个时期,我们还是业障深重,佛力微弱。我们做功课就是佛力和业力在斗争,互相较量,看谁的劲儿大,谁的力量强,谁占上风。 那么一旦说我们坚持修行了,将来突破了这一个困难期,把大的业障消除了,我们身心进入一个清净期,佛光充满,表现在自己身上,就是脸色很好,很光明,很白净,心灵非常的喜悦,看什么问题都很欢喜,没有烦恼。到这个时期,我们就坚固信心不退了。因为什么?我们已经得到好处了!就好像打仗,我们已经胜利了。对于将来的路,我们信心百倍,信心十足,不会怀疑、疑惑。 我们现在业障重,就好像还在黑暗之中摸索。佛力就像光明。光明微弱,黑暗很强大,那么这两个力量相对应,我们依然内心是黑暗。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慢慢慢慢地,黑暗就会逐渐减少,光明就会逐渐增多。一旦突破了,我们身心内在就是一种白天的状态,光明的状态,阳光十足的状态。即使这个时候还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有阴暗的地方,但是已经不要紧了。阴暗的地方,这个力量已经是相对小了、少了,不足以影响光明,不足以影响身心的清净光明了。即使起了一点烦恼,很快就能够消除掉。 所以,我们修行有一个分水岭,就好像黎明的时候,(光明与)黑暗交界的那一刻。黎明之前,光明之前,黑暗之中,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通过修行,把佛的光明,就像太阳一样,慢慢慢慢地从地平线的东方,慢慢慢慢地跳跃出来。照亮我们的身心以后,我们身心光明,业障消除,就会得到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顺利、法喜充满,各种方面的好处。继续坚持,我们就会对六部曲坚定信心。因为我们受益了!因为我们走过来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过程,都要走过克服自己业障的过程。如果面对自己的业障,感觉到痛苦,感觉到心灵的迷茫、郁闷、烦躁,我们就退下来了,我们就可惜了!我们依然在业障的黑暗里边摸索,我们以为知道了,其实不知道,错了!所以我们前边这三五年最难,前边这三五年一定要坚持修行,一定要尽量坚持努力。在保证工作、生活、学习这些必要的事情以外,空余时间我们尽量修行,不要把空余时间浪费了。每个人情况不同,我们量力、尽力修行,坚持下去! 6.怎样才能提起心力 经常有很多同修就问,怎么能够坚持?怎么能够把这个心提起来,不懈怠?印光大师给我们教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用“死”。那么大家可能对死如果说还没有印象,我们就可以推荐到火化场去看一看,医院看一看,到精神病院看一看,到这三个地方。包括还有很多灾难的一些影片我们可以看看,切身感受。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人中这个世界叫危脆不实。人命,佛讲了就在于呼吸之间,呼吸不上来了,我们就完了。我们自己就没有办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就随着我们业力流转,在六道中间还要轮回。 最近我们有好几位同修,家里边的老人都遇到了病、甚至是病危的情况,这就是无常!老人遇到危险,家里边人不能够理解,就有可能不能够按照佛法临终助念。眼看着昏迷,眼看着去世,没有能力改变。所以我们同修,只有在家里遇到这些无奈,遇到这些有力使不上的情况,我们就知道我们一无是处,我们什么也做不了,真的什么也做不了,改变不了父母、亲人的状况。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无常的可怕,才知道自己没有能力。 看到别人临终的境况,别人生病的境况,我们就可能能够升起强烈的出离心、强烈的精进修行的心。我们人往往是这样的,我们看不到的,我们以为我们不知道,没有、不存在,其实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看见而已。到什么时候我们自己看见了,我们明白了,我们就起了强烈的修行的心。我们自己一定要每天努力修行,修净土资粮,我们自己准备往生西方的资粮,不要等别人。别人有可能等不到啊! 所以在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要知道没有可依赖的东西,没有,真的没有,临命终时没有依赖的。我们可依赖的是什么呢?就是按照佛教诲我们的,平时修行,按照佛的教诲落实做到,改变自己的命运,老老实实地念佛,靠的是这个。别的都靠不住啊!医院再先进的机器也不能挽回人们的性命,生命临终的时候,再好的机器也是没有办法的。家有万贯,有多少的钱财、势力,恐怕都没有用了。所以我们还得修行,别的靠不住!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我们平时修行的这些功夫。越往后,越到危难的时候,越到无助的时候,这个功夫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修行的力量就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平时不能懈怠,不能偷懒。要修行,要修行,不白修! 常见问题例(-)标题问:什么是精神修养?和道德修养一个意思么?怎样才能在佛法中达到精神修养的目的?是每天做功课吗?答:是的,精神修养是道德修养。佛法中的精神修养首先是做功课,拜忏、诵经、念佛,依靠佛力,净化自己,熏陶自己,逐渐断恶行善,身心清净。其次,就是明了因果,遵守五戒十善,依教奉行,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问:1.开悟是否代表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2.怎样才算深入经藏学习佛法?。答:1.开悟并不等于证果。还需要长期修行,消除习气,逐渐证得。就像我们远远地看到山了,但是离山还很远。2.依教奉行,常随佛学,常时精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 问:我功课量不高,每天读经最多3部,一般1部,拜忏也少,拜1个或者不拜。我似乎更喜欢读经与思考,感觉智慧渐开,心渐柔软,习气渐少。请问:读经与思考是否也算善行?是否也算修行?答:思考是修行,属于思维修的范围,很好,要多用心,将身口意,万事万物都归于佛法,这是修行。拜忏、诵经、念佛,是依靠佛力,消除业障,身心清净,福德增长,智慧开启,是大力量,自力不可比,所以,一定要做功课,一定要不离佛。依靠佛,可以突飞猛进;依靠佛,可以超越时空;依靠佛,可以迅速走上戒定慧的道路;依靠佛,自己可以迅速成就,所以,要逐渐多做功课。 问:1.有法师说应以出世的心入世,倡导入世佛法,但也有高僧讲何必追究梦里的真假,我该如何做?2.白衣说法与共同探讨的区别和界限是什么?3.有目的地拜佛、行善,目的达不到会生嗔恨,该怎么解决?4.学佛是为了求解脱,不以贪图神通为目的,可是神通分明存在,而且与修行伴生,况且佛经上也讲有“五眼六通”,我该如何看待?答:实修为主,空闲时间可以看看,学习学习。在地藏七网站的学习资源里,有一个《推荐学习书目》,这是地藏七修行方法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从基础到高级,再加上修行实践,包含了佛法修行次第,指明了修行的路径。可以在功课之余,每天抽一点时间,按照这个书目依次学习,明了修行方法,使修行有依靠,实践有指导,不跑偏,不走样,不迷惑,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沿着六部曲走下去,从因果五戒十善,上升到菩提心,终至西方净土修行吧!天天在看别人的东西,自己在空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有什么用呢? 问:1.关于按照《推荐学习书目》的内容顺序学习,是否需要有一定的修行时间及功课量作为基础?比如,是不是坚持功课两三年后,才能慢慢着手书目中的高级部分的学习?2.“闻思修”里面的“思”是什么意思?是思考吗?这三样是同时进行还是按顺序进行每个义工来道场服务,都会带着自己的习气与个性,都会看这里不喜欢,那里不如意,都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事情,并强加给别人,于是纠结、矛盾、不舒服。我们是修行人,修行人应该怎么做呢?要去改正,反观自己,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于是我们之间相互磨合,指出习气毛病并改正,虽然痛苦,但当所有都经历过、磨合过,我们不再纠结,得身心自在。我们在道场里做了很多事情,非常辛苦,可是修行不讲功德,讲什么?讲身口意!真正修行在于身口意,生活中每个点滴都是修行,生活就是一个大道场。我很想对同修们说:多去道场吧,给自己一个认识自己、磨练自己的机会,虽然很痛苦,但唯有这样才叫真修行!答:做义工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个河道,大家就是里面的鹅卵石,里面的程序设置就是发大水,大水流过了,鹅卵石在里面互相碰撞摩擦,去掉棱角,逐渐光滑。大家在做义工中学会这个方法,回到道场、家庭、工作环境中,就能够自己运用,自己观察到自己的问题,观察到别人的不足,返回来再提醒自己改进。自己不断地从佛菩萨那里找到依据和鼓舞的力量,常随佛学,这样就能够在生活这个大熔炉里继续改造自己,和众生和睦相处,逐渐提高自己,真正断恶行善,自净其意。2-4公益网店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hanguoa.com/lhgpz/1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10月28日爱心
- 下一篇文章: 秋季干燥,老是喉咙痛怎么办试试这几